長江有色金屬網 > 有色知識 > 鋯的發(fā)現歷史

鋯的發(fā)現歷史

   來源:

鋯的命名是根據鋯石而來,早在幾個世紀前,鋯石已經被人類用作珠寶。鋯石在圣經中也有被提及,稱其是以色列大祭司佩戴的12種寶石之一。

  鋯的命名是根據鋯石而來,早在幾個世紀前,鋯石已經被人類用作珠寶。鋯石在圣經中也有被提及,稱其是以色列大祭司佩戴的12種寶石之一。

  鋯石具有從橙到紅的各種美麗的顏色,無顏色的鋯石經過切割后會呈現出奪目的光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鋯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是一種軟質的鉆石。

  鋯的發(fā)現和提取主要歸功于兩位化學家,德國化學家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和瑞典化學家術斯•雅格•貝齊利阿斯(Jöns Jacob Berzelius),這兩位化學家在鋯的發(fā)現和提純上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在1789年,德國化學家馬丁證明了鋯石并不是鉆石,澄清了人們對鋯石的誤解。他通過將鋯石與反應性化合物氫氧化鈉共同加熱,發(fā)現這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了一種氧化物。馬丁認為這種氧化物內含有一種新的元素。他將這種新的氧化物命名為氧化鋯,而這種新的元素命名為鋯。

  馬丁當時無法提取出純鋯,因為它與鉿的化學性質很相似,而鉿常常與鋯共同賦存在鋯礦石中。直到35年之后,1824年,瑞典化學家貝奇利阿斯首次制取出純鋯。當時,還有其他幾位化學家也致力于這項工作,但是都沒能成功。貝奇利阿斯通過將鉀和氟鋯酸鉀的混合物放置于一個鐵管中進行加熱成功提取出純鋯。實驗所得的黑色粉末狀的鋯純度達93%,貝奇利阿斯的提純制出的鋯的純度一直沒能再提高,直到近100年后,高純度的鋯才被制出。如今,大部分的鋯都是從鋯石(ZrSiO4)和二氧化鋯(ZrO2)中提取,提取的過程被稱為“克羅爾法”(Kroll Process)。

  鋯的名字來源

  鋯的名字來源于鋯石,鋯石來源于波斯語“金色”(zargun)。據稱這種稱法是因為一些鋯石珠寶的顏色很奪目。其實,鋯石的顏色有很多種,紅色,棕色,綠色和黃色比較普遍,無色鋯石也是人類較為常見的。

【免責聲明】此文章僅供讀者作為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出于傳遞給讀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長江有色金屬網聯系。